实验室简介

郑坚教授课题组简介

        郑坚教授,男,1987年9月至1998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学习,先后获学士和博士学位。

       1998年6月留校任教至今,现就职于物理学院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其间,先后在日本大阪大学激光工程研究所任博士后(2001年2月至2003年2月)和访问教授(2007年6月至2007年9月)。2001年1月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2月被聘请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同年被聘请为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负责人。

       郑坚教授长期从事惯性约束聚变、高能量密度物理以及等离子体物理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计划课题以及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在汤姆逊散射诊断理论和实验、超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超热电子的相干辐射、激光驱动的X射线源及诊断等方面取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发展团队负责人。到2015年底,已经培养博士8名,硕士11名;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郑坚教授课题组研究方向广泛。主要方向有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激光等离子体光学诊断,实验室天体物理等。

       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实验室有GW功率纳秒脉冲固体激光器等离子体实验装置,TW功率飞秒钛宝石固体激光器提供产生等离子体并对其诊断。下图为实验室的脉冲磁场装置。

       激光等离子体光学诊断主要发展汤姆逊散射诊断,干涉与纹影诊断,数字全息诊断等。其中汤姆逊散射诊断在我校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KTX)上即将搭建完成并投入应用。下图为实验得到的等体区域的相位分布与等体区域对探针光振幅的吸收分布。

实验室天体物理主要研究方向有原恒星射流,日冕物质抛射,磁化激波加速,太阳风和地磁场相互作用等。

实验方向有中型实验平台供课题组学生使用,每年有外出实验机会跟随师兄师姐外出参加大型实验。下图为实验室一景。

模拟方向课题组有完善的流体模拟软件,计算资源主要有多台小型服务器,500核集群,广州超算中心等。下图为模拟得到的粒子在超强磁场中的运动轨迹。

欢迎有专业背景与对实验室课题有兴趣的同学加入课题组,欢迎本校与外校的保研与考研同学加入课题组,欢迎同学在课余时间参观实验室。课题组将针对每位同学的兴趣与具体情况,为同学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规划长期的发展方向。

 

联系方式:ustclxy@mail.ustc.edu.cn(李欣焱同学)

数字全息诊断激光等离子体密度

       在惯性约束聚变研究过程中,等离子体中电子密度的分布与演化对研究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全息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与空间分辨,能够用于激光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的测量。激光等离子体的产生与演化是一个快过程,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使用飞秒脉冲光作为干涉光束产生全息图。在实验中采用数字全息技术,通过数值算法得到全息图样中携带的振幅与相位信息,进而通过Abel反演实现对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诊断。根据目前的实验结果我们得到了等离子体区域的相位分布与对探针光振幅吸收的结果。如下图

其中底部图像为激光等离子体区域的相位分布。上部为我们初步拟合得到的等离子体对振幅吸收的结果。

阅读更多